Buddha 佛陀

563?-?483 B.C.




上下四方叫做「宇」……
從最近最近……到最遠最遠……
包含所有的空間,所以無盡無窮。

古往今來叫做「宙」……
從最初最初……到最後最後……
包含所有的時間﹐所以無始無終。

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



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
當「觀自在菩薩」用無我的觀
點做最徹底深永的沉思時……

照見五蘊皆空,
他透徹地領悟到宇宙的一切一切都是一體的
,沒有任何東西能獨立於宇宙之外……世間
外在的一切物質、名利與自己內在的身心感
受也都是隨時隨地流變不定的……人應該把
自己化為無我地隨時隨地與所處的時、空融
為一體,這個整體性的觀念與實踐叫做「空
」!當了解、體會、實踐了這個「空」,把
自己完全融入「空」之中……

度一切苦厄。
於是再也沒有所謂的苦難、厄運這些由自身
所發出的偏曲看法而產生的痛苦了。



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
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

佛陀對他的學生舍利子說:舍利子啊!如果
我們用自己的觀點去看自身以外的所有對象
,其實這些對象也同時是本體,本體也同時
是對象啊!因為沒有任何東西能獨立於本體
之外,包括你自己,包括你的心靈,包括從
你心靈發出的感受,這些也都包含在這本體
之內。這個本體我們姑且稱它為「空」……
一切你所看到的對象我們稱它為「色」!如
此一來你就知道空跟色並不是兩回事;色即
是空,空即是色,沒有不同。

受、想、行、識,亦復如是。
人的感受、知覺、判斷、意識、觀念等一切精
神作用也是如此,都涵蓋在這個「空」裡面。

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
不生不滅,不垢不淨,不增不減。

舍利子啊!一切事物、一切觀感都是因為你
站在自己的立場才產生的啊!所謂生、死、
美、醜、多、少都是以你的立場看,才會有
這種觀感的啊!



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、想、行、識。
因此,你若不要有立場而能不據任何觀點去
看事物……在任何時間,就無我地把自己融
入於任何時間……在任何空間,就無我地把
自己融入任何空間……把自己化成億萬個分
子,融入你所處的任何時空之中……這時再
也沒有我……也沒有宇宙、法象、時間、空
間這些對象了……也就沒有所謂自身的感受
、知覺、判斷、意識了。

無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;
不據自己的立場用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頭
、身體、心靈去偵測……

無色、聲、香、昧、觸、法。
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。

就不會產生這些感官所看、所聽、所聞、
所嘗、所觸、所感受的一切偏曲資訊。



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;乃至無老死、亦無老死盡。 不站在「生」去看待「死」,不站在「無」去
想望「有」……沒有偏曲的觀點,就不會產生
各種差異的分別心……無所謂「因」,也無所
謂因的形成……無所謂「果」,也無所謂果的
來不來臨……在於完全的融入,在於過程而不
在於目的。明白了這些,就不會再被老、死的
問題所困擾而痛苦憂心!

無苦、集、減、道。
人生的痛苦……發覺苦的原因……進行消除苦的
修行治療……而達到最終的無我無苦的境界……
這四個階段我們稱之為苦、集、滅、道。當了解
到生命的本質,乃是生生不息、生死交替的變遷
……融入生的過程就不再有生、老、病、死的問
題……也不再有所謂的苦、集、滅、道的問題了



無智亦無得。以無所得故,菩提薩埵。
能了解這個道理看來很聰明,其實那有何聰明之
處?這個道理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而已,只是一
般人迷惘看不到。能實踐這個道理看來像深有所
獲,其實哪有得到什麼?這個道理原本如此,只
是一般人不懂得取用……

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罣礙;
悟者們都想通了這些,透徹地看清一切事物原本
的樣子。他的心也就豁然開朗,不再被偏曲的錯
誤觀點所左右……



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,
遠離一切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
捨棄自我,捨棄心靈所產生的差別……於是他不再
有恐懼、渴望與幻想,不再活在顛倒中。因為他知
道這些錯誤的觀點,都是人自己站在一己之立場才
產生的呀!

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
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
因此,他的心像一潭湖水,由濁而慢慢地澄清
……直達清澈平靜,這就是彼岸!過去、現在
、未來的一切悟者們,也都是依照這種能達彼
岸的智慧而得到最高的覺悟。擺脫了發自一己
身心的偏曲看法與幻象,而直達彼岸。



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
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
真實不虛。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。

所以我們應該知道,到達彼岸的智慧是偉大的
方法,是大徹大悟的方法……
它能消除一切因偏曲手法而產生的妄想和痛苦。
這個方法是真實的、可行的,每個人都可以採用
而因它到達彼岸。讓我們為採用這方法走在半路
上的悟者們唱首歌鼓勵一下吧!

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。波羅揭諦。
波羅憎揭諦。菩提薩婆訶。


南無阿彌陀佛